央广网黔东南7月30日消息(记者栾小琳 任振国)“球又进啦!”7月29日,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城北新区体育馆,欢呼声响彻夜空,属于每位球迷的足球盛宴——“村超”决赛火热进行。
(资料图)
“村超”决赛现场比赛火热进行(央广网记者 任振国 摄)
可容纳5万余观众的看台上座无虚席,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在呐喊助威,除了挑着土特产品入场的“啦啦队”,比赛中场休息时,侗族大歌、苗族芦笙舞、民族服饰展示都极具当地特色,当舞者与现场观众手拉手跳起民族风情舞蹈更是带动全场狂欢,人们一圈圈旋转跳动,是最“旋”民族风,也是心与心相连的文化符号。
“村超”决赛现场座无虚席(央广网记者 栾小琳 摄)
场内比赛很火,场外经济更热。“村超”的热度从足球辐射到旅游、餐饮、住宿等领域。酒店房间爆满!餐饮店顾客暴增!西瓜、杨梅汤卖到脱销……“村超”叫好又叫座,既带来了流量,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。
“超经济”点旺人间烟火气
每逢“村超”比赛日,位于榕江县城北新区体育馆的那块绿茵场,都被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围得水泄不通,周边的摊位也是人头攒动、热火朝天,将小城烘托出浓烈的烟火气息。
罗茜在自己的榕江卷粉摊上忙碌(央广网记者 栾小琳 摄)
“老板,给我再来五个卷粉!”专程从四川到榕江看“村超”决赛的王女士吃完一碗卷粉还觉得意犹未尽,准备打包带走一份。距“村超”赛场100米的美食街,人来人往,摩肩接踵。
榕江卷粉摊老板罗茜一大早就忙碌起来,作为榕江的代表性美食之一,摊位的生意红火。
“由于‘村超’赛事的火爆,来往的游客越来越多,我和家人在这里摆摊,全家人都在店里帮忙,有时忙得连饭都没空吃。”在美食街经营榕江卷粉生意的罗茜,怎么也没想到“村超”会如此之火。
“一碗榕江卷粉卖五元,现在每天能有七八百元的收入。”她说,虽然生意火爆,但是卷粉没有涨价,希望外地游客能感受到榕江人的真诚。
龙艳正在给游客售卖自己的杨梅汤(央广网记者 栾小琳 摄)
“每到比赛日,我们的生意就很火爆,前来购买和询价的人都特别多。”同样忙碌的还有街口卖杨梅汤的老板龙艳。
由于夏日天气炎热,想让外地来的游客享受一份来自榕江的清凉,龙艳把自家种的杨梅洗净做成杨梅汤再冰冻好,拿到美食街来销售,一碗五元的价格,很受游客的喜爱,一天能卖出两百多碗。
“村超”开赛以来,为了让广大游客“沉浸式”感受榕江魅力,品尝榕江美食,榕江县特别规划建立“村超”夜间经济聚集街区,设置烧烤区、特色小吃区、冷饮区等400多个临时免费摊位,让夜市成为球场之外的又一“热区”。
美食街的小摊上随处可见“村超”字样的纪念品(央广网记者 任振国 摄)
“夜间经济”“地摊经济”“周末经济”等“超”字号系列产业的繁荣,“点旺”了榕江人间烟火。仅7月1日至16日,榕江县吸引游客92.12万人次,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.75亿元。
民族“村味” 让乡村迸发新活力
每天一大早,榕江县城停洞牛瘪店的老板吴传芳就忙碌起来。作为黔东南地区独特的一种食品,“牛瘪”深受侗族苗族人民喜爱,被黔东南少数民族视为待客上品。
“在‘超级星期六’热度的持续推高下,牛瘪成了‘网红美食’。”吴传芳说,“现在每天能卖100公斤牛肉,营业额达一两万元,比平常翻了两倍。”谈起近期的生意,吴传芳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。
美味的牛瘪火锅(央广网记者 任振国 摄)
“来看‘村超’,更想感受这里的风土民情,牛瘪火锅味道火辣,也是当地热情好客的体现。”从云南来的游客赵梦露说。
据不完全统计,自“村超”开赛以来,榕江县城大大小小22家牛瘪餐馆,累计实现经营收入超千万元。
“村超”火爆后,当地蜡染、刺绣、银饰等非遗产品也借势出圈,大放异彩。
“近期,我们这里生产的侗族花带十分畅销,特别是和‘村超’相关的刺绣产品供不应求。”谈起订单的增多,榕江县栽麻镇大利村党支部书记杨秀康开心地说。
当地妇女正在编织花纹多样的“侗族花带”产品(央广网记者 栾小琳 摄)
连日来,大利村的侗族刺绣加工厂,犹如一座小型加工厂,村里的妇女们都加入到生产制作行列,为了加快赶工,还联系了周边的村寨一起参与。
“现在,来到我们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,他们都很喜欢我们制作的花带,卖出后也有一些收益。”73岁的杨胜珠说,最近一段时间,自己通过绣花带已挣了5000余元的收入。
村民欢、观众乐、经济火……“村超”开赛以来,榕江县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超2000多万元,8家非遗工坊经济效益也突破百万元大关。
一房难求 经济按下“快进键”
“‘村超’比赛期间我们的房间全部都订完了,很多客人都是提前一个月就进行了预定。”榕江县一家酒店前台工作人员说,“周末整个县城都是一房难求,连足浴店都住满了人。”
一到周末,榕江县城许多游客都在四处找房。游客从县城外溢,附近乡村的民宿也迎来了火爆预订。
风景如画的大利村青瓦木楼鳞次栉比(央广网记者 栾小琳 摄)
栽麻镇大利村距榕江县城23公里,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。大利村党支部书记杨秀康说,大利目前有13家民宿、200多个床位,“村超”火爆出圈后这两个月,几乎天天爆满。
在当地政府号召下,许多榕江本地人拿出自家的房间,改成家庭旅馆。为解决游客住宿问题,县、乡紧急搜集有空房的酒店和民宿,实行统一登记调配。
“热情主动,做好客榕江人……”榕江县里向全县人民发出《“村超”文明行动倡议书》,广大群众积极响应,有的直接把游客带回家,为他们提供免费住宿。
现场观众用手机记录下难忘的“村超”时刻(央广网记者 任振国 摄)
“村超”带来的品牌效应,拉动了县域经济增长,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,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生动诠释。接下来,榕江还将打造“体育+美食”品牌,8月份将开启贵州“村超”全国美食足球友谊赛,共有276支足球队参赛,来自广东、福建、河北、四川等多地,相信一颗足球引发的“超”字号产业潜力,会无限延伸,让我们看到乡村振兴该有的模样!
关键词: